2025年9月7日,秦希燕联合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秦希燕律所”)主任秦希燕(首届全国十佳律师、全国劳动模范、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律协副会长)、法律顾问部主任周霞、综合部主任唐令一行,到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座谈交流。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主任赵黎明、副主任林显春、考核委主任金韬、案件调解中心副主任祝飞、行政中心副总监陈羿江参加座谈。双方围绕律所发展目标、管理机制、人才培养、社会责任及行业生态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
赵黎明主任陪同秦希燕主任一行先后参观了海普睿诚律所新近扩增并投入使用、以智能化办公设施、集约化功能布局及人性化协作空间为特点的西安迈科中心16层现代化办公空间,以及新成立的海普睿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详细介绍了中心的职能设置、运作机制及服务民生、参与社会治理、承接政府公共项目等业务。秦主任一行还参观了律所大事记文化墙、党建活动室、开放式图书馆、模拟法庭及律师办公区,全面了解了律所发展历程、价值理念等成果,并共同观看了律所专题纪录片《海魂颂》以及由著名作曲家戚建波作曲、赵黎明主任作词的《正义之光》MV,加深了对海普睿诚品牌传承与社会责任担当的认识。
秦希燕主任对海普睿诚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并特别赞赏赵黎明主任在律所创办与治理方面展现出的非凡才干与智慧担当,他对海普睿诚律所的空间布局、理念体系、战略规划、文化底蕴及发展愿景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指出两家律所的文化理念有着深度契合——秦希燕律所以“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坚持正义,乐于奉献”为宗旨,与海普睿诚律所“温暖、快乐、共享、利他”的律所文化形成共鸣。
秦希燕主任介绍,秦希燕联合律师事务所始终秉持“高标准、严要求、重管理、促发展”的运营理念,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内核,主动承办“他人不愿做、他人做不了”的事,例如,律所连续多年专项组建 “农民工讨薪免费服务团”,同步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并严格实行全年无休值班制度,切实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凭借在社会责任领域的扎实实践与突出贡献,秦希燕律所获评 “全国文明律师事务所”。自成立以来,律所始终恪守律师行业的核心职业价值,以专业行动践行法治初心。
在律所管理方面,秦主任进一步说明,自成立起,律所便构建严格的 “一体化管理模式”,该模式贯穿运营全流程,具体涵盖统一收案、分案、办案、分配、监督及人员招聘等环节。在人员准入层面,同步配套多轮筛选机制,确保团队专业素养与律所发展定位相匹配;依托这一管理框架,律所对北京、深圳两地的分所直接统筹、协同管理,保障跨地域运营的规范性与效率。
面对行业发展趋势,秦主任聚焦当前阶段的挑战,重点提出三个问题与赵黎明主任商讨:其一,如何平衡人才留存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提升青年律师对公益价值的认同,并合理界定奉献与个人发展;其二,如何在坚持根本理念的前提下,探索律所规模化发展路径,实现稳健扩张,并防范因合并可能导致的文化稀释风险;其三,如何建立科学高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赵黎明主任首先对秦希燕主任一行的到访表示诚挚欢迎,并对秦主任作为“首届全国十佳律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所树立的行业典范与广泛影响力致以敬意。他表示,秦希燕律师事务所与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在办所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上高度契合。
赵主任介绍,海普睿诚律所始终坚持以“专业立所、人才兴所、品牌铸所、文化强所”为基本方略,以文化底蕴为强所根基,以健康发展为核心,采取小步稳健的发展路径,定位于建设全国区域一流强所。在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方面,推行团队化培养与国际化视野相结合的模式,自2018年起每年选派10名青年律师赴国外研学,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律师应当开阔国际视野”的理念;人才招聘方面,设立严格的“面试考核委员会”制度,由律所统一招聘和把关,从源头上保障人才质量。此外,倡导“一专两辅”的专业发展路径,鼓励律师以一项核心业务为专长、兼顾两项辅助业务能力提升,强化团队内部及跨团队协作意识,形成专业互补、协同办案的格局。
在文化建设与凝聚力塑造方面,海普睿诚律所充分依托工会、青工委、文体委、女工委等组织载体,适时开展家庭日、生日会、辩论赛、青年律师训练营、篮球友谊赛等多元文化活动;针对女性员工需求开展“妇女节”专属活动,在人文关怀上,对员工婚丧嫁娶等重要事宜给予关怀与支持,切实筑牢温暖快乐的文化理念。同时,提出了“实力、活力、凝聚力”三维建设目标:以专业能力积淀、创新管理制度与文化价值共识凝聚团队协作的强大合力。制度创新与保障机制方面,推出“合伙人退休年金制度”,正式合伙人工作满15年并达到规定年龄即可领取退休金。
在社会责任与公共服务领域,律所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及军人家属等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对中小微企业推出会员制服务;并主动承接党委和政府公共法律服务职能的延伸服务。他强调,律师应是凭借专业智慧与服务“挣”得合理回报,而非通过投机方式“赚”取利益,始终倡导“专业为核心、团队为支撑”的服务模式。
关于分所管理与行业思考,海普睿诚律所秉持审慎原则,更倾向于在各地建立“紧密型联盟所”。针对《律师法》修改问题,他结合行业实践提出,律师事务所名称应推动“字号 + 地名”的规范结构,且字号应置于地名之前,既可避免因地域前缀差异引发市场认知偏差,为行业公平竞争奠定基础,亦与国际通行的律所命名规则相接轨,符合全球法律服务行业的命名惯例。此外,他认为法律服务行业应着手研究“星级律所”评价体系标准,推动律所实现健康、差异化、高水平发展。他还强调,行业应高度重视青年律师当前面临的成长困境,要始终坚守行业应有的精英属性与社会责任,通过系统支持和机制保障,为律师行业持续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法律人才。
周霞主任围绕“长期法律顾问单位的维护与拓展”提出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她表示,秦希燕联合律师事务所的常年法律顾问单位虽整体保持稳定,但近年来面临突出挑战:部分合作多年的重要老客户,因同行采取恶意低价竞争策略而面临流失风险。她就此提出,在当前法律服务市场低价竞争频发的背景下,应如何通过专业服务升级或机制优化,增强存量老客户的合作黏性,同时高效拓展新客户资源,从而有效应对“低价抢单”这一行业共性挑战。
针对这一行业共性问题,林显春副主任坦言,西安律师行业同样存在此类现象。其症结在于“最低价中标”机制与法律服务的“专业属性”之间适配性不足,该机制往往忽视了律师的专业性、实践性乃至其职业价值本身。结合自身实务经验,他强调“专业价值才是应对低价竞争的根本路径”。此外,他就综合规模律所的分配机制建设向秦希燕联合律所提出请教,希望深入了解其“统一分配机制”的具体实践细节,例如分配标准与考核维度等,以期为海普睿诚进一步优化内部分配体系、平衡专业发展与团队稳定提供有益参考。
此次座谈交流,双方围绕律所战略管理、人才梯队建设、社会责任践行及行业生态构建等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而富有建设性的专业研讨,不仅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彼此互信与友谊,更在多项关键发展理念上达成共识,一致同意建立紧密型、伙伴型、战略合作关系。座谈后,双方互赠纪念礼品,并进一步落实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事宜。双方表示将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经验共鉴为基础,携手为律师行业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阶段贡献力量。
